本篇文章3274字,读完约8分钟
2月3日,第四批国家药品集中招标,截至20时的官方结果尚未公布。 据各公司传出的消息,此次采集令人震惊,国内仿制药有时“大跳水”。
报地板价格的仍然是竞争最激烈的大品种,《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2ml:15mg规格注射用氨溴索最低报价达1瓶0.23元,40mg注射用帕瑞昔布低至1瓶2.98元,均为90%
惊喜来自原磨药公司。 在此前的多次采集中,许多原磨药企业降价意愿不强,导致了废标和中标。 在3日的采集中,菲森·尤素卡的异丙酚/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和萨诺菲的磺胺嘧啶率均名列第一,消息传来后,场内制药公司代表感叹:“外企真的想不到。”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集体采购常态化后,药品的大幅降价反应也越来越淡。 业内老张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认为,这方面是医药领域的重要政策影响,必须参与。 另一方面,通过量化改变价格,公司可以迅速占领市场,形成研产销售的良性循环。
2月3日,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路龙柏酒店第四批数量购买申报现场经记者郑洁拍摄
是年关临近了吗,再加上防疫的控诉,和以前相比,第四次带量购买现场的人少了很多。
2月3日早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路龙柏酒店第四批数量购房申报现场,进入云庭会场(申报现场)的药企申报代表人均需在7天内持有核酸检测阴性说明。 经过多次“修炼”,员工看起来很平静。 十点多,云庭会议会场外的工作人员七零八落。 太阳出来后,他们在场外的咖啡店里一边晒太阳一边等着。
“这次的消息来晚了”。 11点,一家制药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也许是信号的影响,目前他们获得的报价新闻有限,“往常的这个时候无论谁中标都出来了。” 她的语气有点焦急。 相比之下,原研外资企业更像是“氛围组”,有日本卫材的员工直言不讳地说,他们来主要是为了给大家“加油打起精神”。
“外资企业现在‘不玩’这个。 现场另一位国有企业负责采购和供应链的员工周先生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拆解称:“按那格列奈电影/ 120毫克/ 12张的规格,诺娃此次报价为每张1.18元,最高比较有效的申报价格花了1厘钱, 他所在公司的部门做全国的药物物流配送,每次数量凑齐,他都会来现场申报,争取第一时间和中标公司“衔接”,搞好后续全国的药品物流配送。
纵观整个会场,最紧张的是国内的小制药公司。 湖南省九典的一位员工很着急,有时检查手机。 对他们来说,是否中标是“生死攸关”的,因此中标后利润微薄,但不中标的公司不太容易生存。 “所以,小药商要么评价许多品种参加采集,要么成为原研药”。 以上工作人员说。
小药企也有淡定之处。 中山万汉制药这次参加投标的是透明质酸滴眼液,“业主进去申报了。 在外面等着。 ”万汉制药的工作人员说。
万汉制药并不是第一次参加采访,这次的企业主在进入之前没有告诉我们具体的报价。 “他问了我们所有人觉得报价多少合适,但不知道他最后报了多少。” 这在业内不是秘密,与外资企业和国内大型制药企业相比,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形成适应常态化集大成的专业部门和战略。
13点多,消息出来了。 据成都苑东生物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收集大品种注射用强力霉素的公司共有10家中标。 中标药企第一顺位是峨眉山通惠,地板价格低至每瓶2.98元,该药原价约140元左右。 此外,还有哥伦比亚制药、扬子江、山东罗欣、江苏奥赛康等制药公司上榜。 恒瑞、海正、原磨药企业辉瑞在这个品种上相继中标。
这个幸运也来到了万汉制药。 万汉制药在第二顺位中标透明质酸(玻璃酸钠)滴眼液,定价13.38元( 10ml ),第一顺位是眼药国内领域的龙头珍视明药业,定价5.8元。
结果,也不是所有的制药公司都是“佛系”。 20ml规格的异丙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公司报价中,费森尤斯卡比报价最低下跌9.9元,为85%。 关于外资企业对注射液品种的“争夺”,周先生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分析说,外资企业相对重视注射液的投标,是因为注射液与口服制剂不同,大部分市场在医院内。
由于院方市场注射液的特殊之处,成都苑东生物的一位工作人员也对布洛芬注射液品种不标准化有些沮丧。 他认为,将不同适应证的布洛芬注射液一起招标是不合适的。 “我们的适应症有三个,都是经过评价的标准制剂,其他厂家布洛芬注射液的适应症只有一个,一起竞争对我们不利”。
布洛芬注射液此次采集采用4进3策略,除成都苑东生物外,其他3家制造商杭州民生、吉林四环、成都倍特均入局。
继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等药品之后,度洛西汀作为抗抑郁的主流药品首次被采集。 本轮收藏中,原研药企礼来、广东阳光药业、重庆药友、石药欧意、青岛百洋、上海上药中西制药等6家多西他汀参加了招标。 其中,上海上药中西制药和广东阳光药业该品种跌幅都超过80%。 评估公司不少,招标名额有限,度洛西汀首次进入采集后,国内该品种市场将呈现怎样的竞争格局?
招标公司之一的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在本轮采集后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我认为所有采集产品将来都将回归性价比。 诉求也在分化。 从市场结构来看,采集政策实际上体现了政府的“保基本”,医院渠道内的国产药品大致占70 %~80 %,符合患者的基本诉求,对有更高端诉求的患者多选择零售市场。 ”
目前,中标公司通过交换价格和数量来获取市场,但如何优化价格是今后考虑的重要问题。 付钢认为,优化价格不仅是生产制造价格,也是营销价格。 从目前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来看,大部分上市制药公司的营销费用率在45%~50%以上。 过去,药品毛利很高,一些单一产品也有300人的营销团队,但现在不能这么分散了。 一个领域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出现专业化分工,出现专业的临床外包平台和商业化平台等专业的第三方信息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回合中,外资企业仍在持续“消极投标”战略,大多报告了“难以中标”的价格。 从付钢来看,外资企业不能进入集大成有自己的考虑。 “以度洛西汀为例,这是一种需要长期服用的药品,礼让作为原制药企业,已经在市场上销售了十几年,有一定数量的现有客户群。 相对于这种长期重复采用的产品,长尾效应依然存在。 特别是度洛西汀的商品价格不高,我想继续为一些原研企业的品牌付费。 ”
“但是,原研药公司如果不中标就想进一步扩大市场,就会有困难。 因为医院里新加入的最初的患者,经常会接受国产药的处方。 这部分之后有可能转为原研药,但增长率一定比以前低。 ”付钢进一步表示。
在谈到外资企业的非集中市场战略时,付钢表示,按常规逻辑,原研非专利处方药从医院渠道转入零售渠道后,销售数量一定会减少,但价格相对平稳,营销费用大幅减少,销售队伍缩小,因此有合理的利润 原制药公司将节约的资源聚焦于新上市的专利药,基本上是所有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战略。 ”
付钢表示,集采政策实施以来,百洋医药集团承接了多家跨国公司院外市场处方药零售业,包括武田制药、安第斯泰来等跨国药物企业。 那么院外销售渠道怎么铺设呢? 付钢认为,一方面要保证可得性,保证药品的供应,另一方面要提供必要的专业训练,把准确的药品消息传达给患者。
原制药公司拉动了院外路线这一“稻草”,但对于未中标的仿制药公司来说,前景似乎有些不妙。 付钢认为,仿制药本来就没有一定的市场规模,没有中标,因此有可能没有出口。 “除非一些公司调整国际化布局,产品在中美销售,否则可以走企业品牌路线,但这条路线需要时间,需要慢慢积累。 我认为集大成体现了国家对整个产业快速发展的期望。 被称为“合并同类项”。 将来,中国真正制造仿制药的公司不会超过100家。 这些公司有一定的份量,监管也容易形成规模效益,对社会、领域、公司、患者都有利。 ”
张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外资企业的特点是长期宣传,无论是给临床体系还是零售体系,国内企业短期内都难以企及。 这形成了企业的品牌效应。 “同时,许多欧美国家对原研制品的采用也有一定的要求。 如果外资企业大部分放弃国采入驻,大部分内资公司选择大幅度降价入驻,这也是原研药和仿制药的一个结局。
标题:“第四批国家药品集采开标 再现百元大品种“跳水”到2块、多品种降幅超9成”
地址:http://www.vsunglobal.com/vsgnzx/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