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研发已进入「分化」时代,从跟随(Follow)到引领(First),谁能定义下一个创新,便有可能成为时代洪流下被资源主动选择的优质标的。
而这种「被选择」,本身就是一家企业价值的最好注脚!
跨国药企(MNC)的动态向来是观察行业趋势一个关键窗口。在第 30 届欧洲血液学会(EHA 2025)年会上,强生公布的 CD20 双靶点 CAR-T 疗法 JNJ-4496(C-CAR039)1b 期临床数据引发轰动:在未经 CAR-T 细胞疗法治疗过的既往接受过一线治疗的复发/难治性大 B 细胞淋巴瘤(R/R LBCL)患者中,接受 7,500 万个 CAR-T 细胞治疗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达 100%,完全缓解(CR)率达 80%,数据显著优于现有 CD19 单靶点疗法。
这一管线源自强生与西比曼 2023 年达成的全球合作,而强生官网更将其纳入「年销售峰值超 50 亿美元」的重磅管线矩阵——西比曼究竟如何以创新力赢得巨头押注,并获得如此高预期的市场潜力?
▲ 来源:强生官网
强生长线押注:双靶点技术与商业价值的双向验证
2021 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上,西比曼首次公布 C-CAR039 初步数据,其针对复发或难治性(R/R)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的 ORR 达 92.6%、CR 率达 85.2%,远超当时单靶点 CAR-T 疗法 58% 的 CR 率。2023 年,强生以 2.45 亿美元首付款达成全球合作,标志着该疗法从技术突破迈向商业化加速。
C-CAR039 是全球首个 CD19/CD20 双特异性 CAR-T,旨在通过双靶点设计解决单靶点疗法中 65% 患者因抗原丢失导致的复发难题。它被设计为新型第二代含 4-1BB 结构域的双靶点 CAR-T,能够靶向并清除 CD19/CD20 阳性肿瘤细胞,并可能解决复发或难治性疾病中的常见耐药机制。
国内四年临床随访最新数据显示,C-CAR039 在所有 R/R B-NHL 患者中的 ORR 达 91.5%、CR 率达 85.1%,48 个月总生存期(OS)率为 65.4%;在 43 例大 B 细胞淋巴瘤(LBCL)患者中,ORR 和 CR 率分别为 90.7% 和 86.0%;且≥3 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仅 2.1%,安全性优于同类产品。
▲ 即使在侵袭性淋巴瘤患者中也观察到高反应率
NHL 是最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之一,估计 2020 年全球有 54.4 万例新发癌症病例和 26 万例癌症死亡病例。其中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占三分之一。高达 30-40% 的患者会在一线治疗后复发或难治,预后较差,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
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 上的一篇名为「T cells expressing CD19/CD20 bi-specific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s prevent antigen escape by malignant B cells」的文章指出,抗原通过自发突变和抗原阴性肿瘤细胞选择性增殖发生逃逸的概率,会随着 CAR-T 细胞可识别抗原数量的增加而降低。构建能够识别多重抗原的 T 细胞是预防抗原逃逸的一种潜在策略。
而 CD20 是一种 B 细胞表面的特异性膜蛋白抗原,其表达于大部分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上,但不表达于干细胞、原 B 细胞、正常浆细胞或者其他正常组织。超过 90% 的 B 淋巴细胞瘤都有 CD20 的表达,使其成为 NHL 的完美靶分子。
基于 JNJ-4496 的 1b 期研究数据所获各项发现,强生得出结论称:「研究结果与 C-CAR039 的结果一致,并优于目前获批上市的 CD19 CAR-T 疗法数据,这些发现支持进一步开发 JNJ-4496 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大 B 细胞淋巴瘤。」
在 CAR-T 细胞治疗领域,强生有着非常成功的合作案例,与传奇生物在多发性骨髓瘤领域合作开发的 BCMA CAR-T 细胞疗法 Carvykti 在 2024 年大卖 9.63 亿美元,较往年增长 92.7%,今年将突破 10 亿美元的销售额。
强生与传奇的合作始于 2017 年 ASCO 年会上的一场邂逅,4 年后强生再次在 ASCO 上邂逅了国内细胞疗法开发公司 —— 西比曼,选中了后者的 CD20 靶向 CAR-T 细胞疗法。彼时的强生在 B 细胞淋巴瘤领域已错失细胞疗法先机,诺华、吉利德、BMS 等巨头已先后推出 CD19 CAR-T 药物,C-CAR039 的出现则让强生敏锐地嗅到了反转的信号。
如今强生官网数据显示,CD20 CAR-T 被纳入其「50 亿美元级管线”。业内人士不禁在问,西比曼会是下一传奇?
近期其与强生合作开发的 CD20 靶向 CAR-T 疗法 C-CAR066 亦获得亮眼临床研究进展。由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发起的 C-CAR066 用于接受过抗 CD19 CAR-T 治疗的 R/R LBCL 一项单臂 I 期研究结果在 2024 年 10 月发表于 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结果显示,14 例成功接受 C-CAR066 输注的患者的 ORR 为 92.9%,其中 57.1% 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4 例患者保持完全缓解状态超过 30 个月。所有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 9.4 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长达 34.8 个月。
▲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据西比曼官网管线资料可见,基于 CD20 靶点,还开发了针对自身免疫疾病的 CD20 / BCMA 双特异性 CAR-T 疗法 C-CAR168。近日,C-CAR168 治疗自免疾病的早期临床数据在第 16 届国际系统性红斑狼疮大会(LUPUS 2025)上公布,7 例难治性患者(6 例狼疮性肾炎、1 例多发性硬化)的给药数据显示,6 个月随访的 4 例狼疮肾炎(LN)患者全部达 SRI-4 应答,2 例完全肾脏缓解,且安全性优异,无 3 级以上 CRS 或 ICANS。
值得注意的是,C-CAR168 并未选择广泛使用的 CD19 作为靶点,而是选用了 CD20。由于 CD20 在神经组织中无表达,因此可能避免 CD19 有关的神经毒性。C-CAR168 采用了全人源化的 scFv 抗体结构,降低了传统小鼠抗体结构带来的免疫原性风险。
除了安全性和疗效数据外,研究团队同步开展的深度机制研究首次在人类自免患者中证实了 CAR-T 可诱导免疫系统「重建」。C-CAR168 通过清除致病性 B 细胞及浆细胞实现免疫系统重建 —— 治疗后 1 个月内患者外周血致病细胞近乎消失,B 细胞谱系重构为 naïve 表型为主的多克隆新生 B 细胞,这表明全新的免疫系统正在逐步建立。
2025 年 5 月,美国 FDA 授予 C-CAR168 再生医学先进疗法(RMAT)认定,用于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狼疮肾炎。
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西比曼特地成立了免疫和炎症疾病科学顾问委员会(SAB),以加速该领域产品的临床开发。据介绍,SAB 的主要四位专家成员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拥有总共超过 100 年的科学研究和临床经验。
针对血液肿瘤治疗领域,西比曼还在开发的另一款 CAR-T 细胞疗法 A-CAR028,官网管线未透露具体靶点,公开信息查询得知其为一款自体 CLL-1/CD33 CAR-T 细胞疗法,被开发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目前,全球针对 AML 开发的 CAR-T 疗法主要集中在 CD33、CD123 和 CLL-1 等靶点,大多处于临床早期,已有 CLL-1 靶向 CAR-T 在小规模临床试验中展示出良好的治疗结果,并且多靶点 CAR-T 也呈现出增强的疗效,展现出更为持久的肿瘤控制。因此,A-CAR028 不失为一位潜力选手。
爆款矩阵突围:从血液瘤到实体瘤
强生成就了传奇生物,但强生不仅有传奇,还有西比曼;而西比曼也不只有强生。其创新管线正多点开花,构建强大的「爆款矩阵」。
▲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针对实体瘤,西比曼在与阿斯利康展开了深度合作,开发了靶向 GPC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 3)的自体 CAR-T 细胞疗法 C-CAR031,靶向 STEAP2 的 CAR-T 细胞疗法。
今年 4 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宣布,由肿瘤科学科带头人、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作为主要研究者(PI)发起的全球首个靶向 GPC3 自体 CAR-T 细胞疗法 C-CAR031 治疗晚期鳞状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已顺利完成首例患者给药。2024 年 11 月,C-CAR031 用于治疗 GPC3+ 晚期/复发性肝细胞癌(HCC)的 I/II 期临床研究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完成了首例受试者给药。
C-CAR031 是一种自体、装甲靶向 GPC3 的 CAR-T 细胞疗法,其设计「装备」了 TGFβ 以抵抗免疫抑制微环境,以增强其效力。2023 年 12 月,西比曼与阿斯利康就 C-CAR031 签署签署联合开发协议,根据协议条款,西比曼和阿斯利康在中国共同开发和商业化 C-CAR031,西比曼获得一笔首付款。
2024 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梁廷波教授团队口头报告了 C-CAR031 的首次人体 IIT 研究成果,该疗法在经过多线治疗的晚期 HCC 患者中展现出初步可控的安全性和积极的抗肿瘤活性。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3 月 14 日,24 名晚期 HCC 患者疾病控制率(DCR)高达 91.3%,ORR 达 56.5%。
从单一产品到管线生态构建,西比曼似乎从不为自己设限,将 CAR-T 细胞疗法的几大重要版图通过过硬的产品管线一一锁定。而这份勇气与魄力的背后,是其最核心的创新力。
「技术 + 产业链同步布局」铸就创新力的底层代码
如果说管线布局是一家企业的显性竞争力,那么创新力则是驱动所有业务的底层代码。然而创新力不是天马行空、纸上谈兵,对于一家创新药企来说,创新力来自研发、生产、合作的每一个环节。
2010 年成立的西比曼距今已 15 岁,《论语・为政》称这一年纪为「志学之年」,曹植在《武帝诔》一文里讲,「年在志学,谋过老成。」
从靶点选择的前瞻性、技术平台的突破,到生产工艺的高标准,再到跨领域协同的开放,西比曼将「解决临床未满足需求」的核心逻辑,渗透到技术 + 产业链的同步布局里。
以 5 年作为一家公司发展历程的时间轴节点,西比曼的成长过程还是很有看点。其在成立 5 年后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细胞疗法第一股”;上市 7 年后又私有化退市从美股回归;时至今日也成为全球仅有的同时获得强生、阿斯利康和诺华认可的细胞疗法公司。
在美股上市期间,西比曼先后与 GE 医疗、赛默飞、诺华等签订了合作协议。
2017 年 4 月,西比曼与 GE 医疗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西比曼的上海张江 GMP 生产基地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发 CAR-T 细胞和干细胞的高质量工业生产工艺,旨在联合研发高度整合且自动化的细胞制备体系。同年 11 月,西比曼又与赛默飞世尔科技合作开设「联合细胞治疗技术创新和应用中心」,率先在国内启动 CAR-T 细胞工业化自动化系统,打造国际领先的多元化细胞治疗生物医药产品研发平台。
这两项战略合作充分展现了西比曼在细胞治疗及 GMP 生产制备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强大实力。通过与 GE 医疗和赛默飞的合作,西比曼不仅增强了自主生产能力,还为其细胞治疗产品从实验室研发到工业化生产的快速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推动其在细胞治疗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2021 年,西比曼从美股退市,随后在当年 9 月完成由红杉资本、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和云锋基金共同领投的 A 轮融资,共计 1.2 亿美元。该轮融资主要用于推进 C-CAR039(CD20/CD19 CAR-T 疗法)在中美临床的研究等。
在 2023 年 5 月,杨森制药与西比曼达成一项 2.45 亿美元首付款的全球独家合作,共同开发和商业化下一代新型 CAR-T 细胞疗法 C-CAR039 和 C-CAR066,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在当年 12 月对合作条款进行了扩充修订。如今强生拥有这两款领先的细胞疗法在全球(包括中国)的商业化权利,并在官网宣布其年销售额超 50 亿美元的预期,可见强生对其未来商业潜力的笃定与信心。
当然这份信心并非凭空而来,更多的底气是来自产品优异的临床表现以及成熟的工艺体系。
2024 年 4 月,西比曼 CAR-T 商业化生产基地 Ⅱ 期开工建设,扩建后,其 GMP 生产设施总面积将突破 20,000 平方米,用于承载西比曼未来产品的商业化生产,满足市场对 CAR-T 疗法快速增长的需求。
结语
当行业仍困于技术单点突破时,西比曼以「双靶点创新 + 全产业链能力」实现突围:从强生 50 亿管线的商业验证,到阿斯利康实体瘤合作、自免领域 RMAT 认定;从 GE/赛默飞的自动化工艺开发,到诺华的战略入股;西比曼的 15 年「志学之路」,正是中国创新药企从技术追随者蜕变为标准定义者的缩影。
在创新药分化时代,西比曼以全产业链能力编织的价值网络,或许正预示着细胞治疗从「实验室奇迹」走向「普惠医疗」的下一个产业拐点。
标题:从强生50亿美元管线到自免疾病新突破,西比曼以创新力重塑细胞疗法价值版图
地址:http://www.vsunglobal.com/vscj/32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