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离我远点。 ”
武汉一位患者的这句话让医生眼红,让无数人热泪盈眶。
远离医生,是担心传染,是希望“他们为越来越多的武汉市民保命”。
“一个身体撑起一片天,一颗心温暖一座城……”许多人都这样留言。
在这个城市,这几天每天都发生这样的故事。 这个可敬的善良患者只不过是这个成千上万人口的城市中常见的一个人。
突然的重大疫情改变了这个城市,也改变了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的精神气质。
瘟疫催人,国家共同体。 每天,不怕风险的白衣战士、奋不顾身的人民警察、日夜守望的社区干部奋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这个城市的人民都胸怀大志,结成城市,互相帮助,放眼大局,共同抗击疫情,展现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共写大我!
“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未被困难和危险压垮。 只要同志们同心协力,勇敢奋斗,共同克服困难,我们就能取得抗疫斗争的全面胜利。 ”习大大总书记的话里包含着深深的爱情,令人振奋!
向英雄之城、英雄之人民致敬!
人民日报顾客端张意轩乔外胡润新摄
如果没有这次疫情,现在的武汉应该是另一番景象了。 就像黄鹤楼前游人编织的那样,长江大桥就像车流沸腾一样,就像汉口站人声鼎沸一样,就像楚河汉街传来欢声笑语一样,户部巷街热腾腾的摊主热情地向客人呼吁“太早了”……
正常的生活被瘟疫突然中断了。
1月23日,离汉通道关闭,武汉进入“战时”状态。
病毒很危险,防控迫在眉睫。
疫情是命令,医院将成为战场! 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粉身碎骨冲到最前线。 1月21日至23日,刘智明彻夜将武昌医院改造为定点医院,2天内将原499名住院患者转出,腾出500张床位。 现在更多的患者康复出院了,但是刘智明把生命固定在了51岁……
老将冲锋,后生可畏。 29岁的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医科医生彭银华,原计划于2月1日与妻子举行婚礼。 瘟疫来了,他投身于战斗的最前线。 患者最多的时候,他在病房里坚守了两天两夜,负责救治40名患者。 但是,谁都无法想象这次冲锋留下的是永远的背影……
吹响疫情集体号令,面对生死大考。 从1月23日开始,来自全国各地和军队的医务人员紧急赶到武汉,支援范围也扩大到湖北全省。 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系统先后派出4万多名医务人员,声援湖北和武汉,第一时间参加战斗、赛跑、与病魔竞争、进行生命接力! 为了不影响员工,一点点的医疗穿了尿不湿; 为了节约防护服,大部分人从4小时一组改为6小时一组……白大褂是军服,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上,一个城市,短短几天内,全国一流的4万多名医务人员迅速集结,创造了奇迹。
收讫全部,刻不容缓! 党中央动员,指导湖北领导小组视察湖北特别是疫情严重的武汉,对确诊、疑似、密切接触和发热等“四类人员”进行全面检查,将他们分类集中治疗和隔离。 3000多个社区、7000多个住宅小区、13800多个网格全面启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4万4500多名干部党员职工沉入社区,“一户不漏”,网上大麻烦
由“钢铁书记”王琼冲领衔。 在江汉区满春街的大社区,37岁的社区党委书记王琼拖着一张钢板、三颗钉子的右腿,带领12名网格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进行检查,一天内右腿从膝盖到脚踝都肿了。
“临时书记”黄恒不顾身。 洪山区珞南街洪珞社区有一名社区工作者被诊断为感染,三人持续发烧。 珞南街的党政府实务者黄恒登顶,成为社区的“临时书记”。 拿着两台手机,守着一个座位,每天接近300个电话。 原本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过度劳累,有时不得不躺在地上联系居民……
“每一秒,都会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希望! 》从位于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发热门诊,到集中隔离点和方舱医院、定点医院,逐步分层的治疗、隔离、诊疗体系迅速形成。
武汉保卫战全面展开!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迎来了夜晚,定点医院的改造已是分秒必争,方舱医院的扩大正在全速进行。
宁可让床等着,不要让床等着。 中央领导小组多方奔走,建医院增加床位。 每个小区都关闭了,数万名患者、密切接触的人进入了医院、隔离点。 截至2月22日,武汉市定点医院已收集27199张床位,已采用23223张床位; 方舱医院已开放15家,床位13348张,已采用9279张。 “候诊床”的紧张局势会得到比较有效的缓解。
“生命的依靠比泰山要重。 ’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门口,巨石上刻的这八个大字,此时更是千钧一发。
武汉市江岸区新村街道是集团社区副主任刘娟熟悉这里,曾多次来移送社区患者。 一个月前,这位社区书记因感染被隔离,刚做完手术的她被推了出来。 武汉市全天候封闭管理小区后,她带着9名社区工作者日夜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封闭管理,每天工作到凌晨。 她做了最坏的打算,把农村父母的赡养问题都向丈夫说明了。
刘娟总喜欢戴红帽子,“红色代表胜利! 没有沟就过不去! ”刘娟说:“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带着大家冲破这个鸿沟,决不退缩! ”。
紧急时刻,非常的责任。 在抗疫斗争中,英雄武汉人民不怕危险,党员干部带头冲锋!
“我没有告诉明昌这件事。 我觉得没有必要。 到处都是战场! ’疫情暴发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危重的二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医师张旁躲在丈夫李明昌,向医院党委递交请愿书。 17年前参加抗击非典的她,现在再次主动跳入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筛查发热患者的第一道关口。 这个春节,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左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袁伟和同事们在一线度过。 1月27日,中心一口气涌入近500名患者,超过了平时诊察量的数倍。 “那天我几乎没有睡觉。 到了半夜才趴下睡觉。 ’一位同事累病了,袁伟什么也没说,第二天代替同事顶嘴。 “在非常时期,不要想越来越多。 我们在党的旗帜下发过誓。 现在正是履行誓言的时候,”袁伟说。
社区是第一道防线,党员干部是第一道守护者。 在街头、胡同、大楼,许多党员干部日夜忙碌,抗击疫情。
在社区一线,防护不专业,人员构成多、复杂,感染风险大。 疫情防控战斗开始后不久,洪山区洪山街的井冈山社区组织党员,将有发烧症状的居民一一“配对”,随时跟踪病情,了解生活诉求,提供细致的服务。 “我们也知道危险,但是不这样做的话就会不安。 关键时刻,我们必须成为群众的中心! ”。 井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蔡桂芬说。
努力不留一个人,不留一个人。 江汉区唐家墩街西桥区有1.6万多人,距离华南海鲜市场只有2公里左右,疫情比较严重。 很多天来,社区党委书记董守芝没有踏实睡过觉,每天都像陀螺一样忙碌。 她带着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地毯排除,给居民送药送蔬菜。 “隔着门缝看他们一眼,我就有点放心了。 ”董守芝说:“一万户以上的居民,如果连一户都错过了,结果将不堪设想! ”。
既是守护者,又是好心人。 江汉区民意街多闻社区有一个60多岁的婆婆,平时和儿子一起生活。 儿子被诊断为新冠引起肺炎后,社区党总支部书记田霖成为了她的咨询对象,有时深夜打来电话,长达一个小时。 无论多么累,田霖总是耐心地听,有时也和她一起哭。 “这个时候,不管群众有什么要求,只要是我能做的,请全力以赴。 我们是邻居,是亲人。 ”
用心,转换心情。 前几天武汉突然下了大雪,汉阳区龙阳街芳草社区的工作人员和下沉干部终日冒着风雪,为居民出入量体温,帮助他们应对实际困难。 很多居民看到后给社区打了电话。 “风雪很大,外面太冷了。 请赶快躲在什么地方。 放心,我们在家没事。 ”
“我们很感动,差点掉下眼泪! ”芳草社区党支部书记杜云说:“听居民说,我们再苦再累都值得! 人的心是相连的,从心里想着群众。 他们一定能感觉到”
在武汉街头,清洁工戴着口罩扫着地板
非常时期的武汉,黎明的街道是什么样子的?
每天凌晨3点,即使不打闹钟,武昌城管大桥清扫队中南路班班长的周命也会自然醒来。 这是她30多年的环卫业务形成的“生物钟”。
凌晨4点,周命准时抵达中南路班驻地,更换整条道路的水果行李箱垃圾袋,检查路面污染; 5点,她坐保养车开始巡视。 1月23日以来,她和中南路班的40多名环卫工人一直坚守岗位。 “行人减少了很多,我们的清洁标准不能降低。 消毒也请好好。 ”周命说。 大街上总是空没有人。 她和同事们橙色的样子,就像冬天温暖的太阳。
疫情无情,同舟共济就行。 生活还在继续,城市仍然要运转,做好各方面的保障也是一个很大的试验。
店小二坚守着。 汉通道关闭两天后,一点点的生活必需品诉求变大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某超市所有柜台的蔬菜都卖完了,这是蔬菜采购员自旋过的。 从早上6点开始,他每天打300多个电话,询问当天蔬菜的库存量和销售量。 在非常时期,购买是非常困难的。 “不是在这里告急,而是在那里发生了状况,一点休息也不允许。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协调下,山东、江苏等蔬菜产地和湖北很快实现了供需对接,武汉蔬菜供应量和价格趋于平稳。
快递哥哥经过。 全市住宅小区封闭管理后,网络购物变得非常活跃。 胡同( (/k0 ) ) (/k0 ) )摇晃着,匆匆而过的快递小哥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32岁的江西小伙潘国珍,每天要完成数百个网购订单。 他有时很感动,居民特别给他买口罩,叫他做防护; 有时很伤心,长时间在外面跑,一个多月没有勇气“触摸”儿子。
志愿者,爱的接力。 快递小哥王勇也送人了。 “我送的是愿意帮忙的人”。 他的话已经刷屏了。 他还带着几十人的志愿者队伍,接送医务人员,给医院送饭,运送医疗物资。 他说:“每天接送一名医务人员可以为他们节约4个小时。 接送100人的话就是400个小时、400个小时。 医护人员可以拯救很多人! ”。
为了打赢武汉保卫战,数以万计的民警、辅警沉入社区,协助维护秩序和接受和治疗隔离工作。 从12月29日到现在,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分局百步亭派出所社区民警沈胜文一次也没回过家。 最忙的日子里,他开着自己的私人汽车,把10多名患者转移到隔离点。 有一天,沈君累得小腿抽筋,站不住。
“我做了应急准备,防备洪水,参加了抗击非典的工作,但没想到会遇上这么大的疫情。 ”沈说。 “这么多困难我们都来了。 这次也一定能去! 为大众放哨,守住大门,这样大家就更安全了! 为了城市正常运转,我们有点辛苦,没什么大不了的! ”
疫情肆虐,医疗物资匮乏。
在中央领导小组的协调推进下,武汉市新洲区协卓卫生用品有限企业提前进行了再生产。 业务经理电话不停,管理人员走着带着,一线工人加班,所有生产线火力全开。 武汉协卓董事长助理胡艳说,1月22日,企业全体员工返回工厂,生产线全天候运转,医用防护服的生产能力从日产3000件增加到1.8万件,医用口罩从日产10万只增加到14万只。
目前,武汉已有22家医疗防护物资公司紧急恢复运营,工人们加班加点在各自岗位奋斗,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的生产供应。
建设者也是战斗者。 2月15日,武汉突然下起大雪,一群安装工人被风吹雪,在湖北省委党校新校区的方舱医院改建现场抢了工人。 从江夏国药控股企业仓库到火神山医院,从“武汉客厅”到省委党校新校区,这是湖北工建工程总承包企业党总支书记李保元和他领导的党员突击队转战的第四个工地。
“大雪天气增加了工程难度,但大家的热情越来越高! ”李保元说:“我们创造了火神山速度。 现在,我们要创造方舱速度! ”。
“逆行天使,谢谢你! ”
2月22日,武昌茶港社区的居民楼和对面的酒店在窗户上用标语隔着空进行了对话。
原来,21日晚上,一位业主得到消息,小区对面的这家酒店加入了来自湖南省的医疗队。 虽然大家都想感谢,但是因为社区的防控,不能当面感谢。 于是大家想出了打这个标语的方法。 22日下午,白衣天使回复他们:“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
这一幕,温暖了小区的居民,哭泣着,感动了无数人。
“我的城市生病了。 我该为她做什么好呢? ’武汉市民思考,越来越多的行动。
1月23日,离汉通道关闭,住在北京,家乡在武汉的谭旋从电视上看到了这个信息,心情很激动。 他给远离新西兰的武汉三段思思发了微信。 “给武汉写歌吧。 今天写! ”段思秒回:“是的! ”
两个人熬夜,一边写一边哭。 出了一首叫《战书》,一首叫《武汉伢》的两首歌。 他们还找了全国各地的15位武汉老乡一起编曲唱歌,1月28日,歌曲上线。 刚一变软,两首歌就点燃了。 许多人在听到歌曲后,为武汉加油,为武汉祈祷——
“没去过武汉,听着歌哭了。 “武汉的樱花很美。 春天一起去看樱花! “相信四面八方的力量,我们心连心……”
疫情发生之初,医疗物资频繁急需。 口罩告急,防护服告急,医疗护目镜告急……不能让白衣战士“裸体上阵”! 武汉各界紧急行动,出钱出力,医疗物资源源不断送上战场,紧缺状况逐渐好转。
迟到是卡车司机。 20多天来,从四面八方募集的大量紧急医疗物资陆续运往武汉。 晚上很晚在收拾行李,手上的行李超过一百万件,来不及吃饭喝水,每天忙到天亮才回宿舍,连和女儿看视频的时间都没有。
春节前夕,武汉商人李长俊断绝交通,逗留在宜昌,但从“家族群里”得知噩耗。 最疼爱他的阿姨因为新冠而肺炎去世了。 忍住悲痛,他通过网络从全国各地大量联系购买了医用口罩、医用酒精5吨、消毒洗手液1000瓶等,分期捐赠给武汉……
爱情的暖流汇聚在三镇。 武汉市内公共交通停运后,许多一线医务人员的生活保障不太方便,许多武汉市民自愿成为勤务员。
丈夫和儿子早早回新疆老家过年,何明荣一个人留下,用私家车免费接送医务人员上班下班。 从新年伊始,她每天工作13、4个小时,接送了200多名医务人员。 头几天,中午只能吃泡面。 热心的人知道后,会免费给她提供便当。 这感动了何明荣先生。 “医生为患者服务,我们为医生服务,有人为我们服务。 ’何明荣说:“武汉有爱,我很喜欢她! ”。
“90后”肖雅星拿出自己开的酒店房间,免费让医务人员住宿。 为了帮助医护人员应对住宿难题,她还组成了“武汉医疗酒店支援小组”的微信小组。 “除夕下午5点多建成的集团,到第二天早上10点已经有500人,有很多连锁酒店加盟。 ’在她的带领下,目前有300多家酒店为医护人员提供免费住宿服务。
听说很多医护人员夫妻双双上战场,孩子无人看管,华中师范大学的大学生自愿成为家庭教师,为这些孩子免费提供网上“一对一”的指导。
疫情让大多数人担忧和恐惧,全国成千上万的心理专家搭建“坚强的肺心理支持系统”在线平台,为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患者、普通民众免费提供心理安慰……
守护这个城市的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为前方的士兵加油。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师迟晓慧和丈夫走上前线,儿子在家给他们写了稚嫩的《家书》。 “妈妈,在医院帮助我,我很担心你,但我为你感到自豪! 加油! ’迟晓慧泪流满面,浑身充满力量。
在方舱医院上,有人摆桌子,有人打太极拳,有人跳广场舞……坚强乐观的武汉市民,不会如此屈服——即使病魔猖獗,也决不向它低头!
“武汉的樱花盛开,热腾腾的拉面在街上飘香。 早晨,“过早”的人排起了长龙,俗气的武汉又回来了”疫情还在继续,武汉市民期待着明天。
“没有一个冬天过不了。 没有一个春天不到! ”微信的力矩这句话中出现了很多武汉市民的声音。
(综合人民日报记者贺广华、汪晓东、李昌禹、张志锋、田豆豆、远州报道) )。
照片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标题:“人民日报头版: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地址:http://www.vsunglobal.com/vsgnzx/2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