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3字,读完约3分钟
昨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提前公布创业板企业第七家招股证书的申请稿,并于17日召开审查会。 据悉,第一次评审会随后几天继续集中安排评审会,具体安排主要依据后续几天公司反馈的答复情况和讨论情况。
“集中发审、大量发行”可能被理解为供给压力加大,甚至被称为“洪水猛兽”。 但是,笔者认为创业板的“集中审查批量发行”还是应该与其发行申请材料提交的集中性有关,各方无需高估其压力,也无需就“大量发行”进行“变色”。
第一个是融资量少。 根据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周五公布的数据,受理申请的创业板公司149家预计共融资336亿元。 这149家公司中,募集资金量最多的为8.25亿元,最小的为0.85亿元,剩下的公司平均募集资金量为2.27亿元,仅为目前中小板公司最初平均募集资金量的60%。 这与融资额数百亿元的大盘股相比,“犹如九牛一毛”。
另一方面,从发行前股份数和平均首次股份数来看,149家受理公司的发行前股份总额为114.6亿股,股东权益最大的为4.58亿股,最小的为0.25亿股,剩下的147家发行前平均股份数为0.747亿股,占目前中小板发行前平均股份数的73% (股, 发行量最大1亿股,最小0.085亿股,其余147家公司平均拟发行股约0.24亿股,为目前中小板公司平均初次股数的70%。
从这些数据也可以看出,创业板发行上市公司融资额发行股和发行规模较小,对主板市场资金面的基本影响明显有限。
第二个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创业板市场的形成需要多家公司和挂牌。 只有一定数量的公司挂牌交易,才能算是一个板块。 集中发行显然有助于板块的形成。
在第三个方面,集中发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新票发售第一天就被炒鱿鱼的局面的形成。
新股上市第一天就被炒了,股票供不应求是非常重要的理由之一。 我国股市历来有“新股不败”的心理,投资者多投入大量资金“创新”。 经常有大量新股认购的,一定会分流部分“新增”资金,直接抑制新股认购。 创业板计划“大量发行”,显然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本轮ipo重启以来,4只新股中小股多次出现“打包上市”局面。 这也是业界认为“模拟创业板,测试市场的抗压能力,为创业板的上市做准备”。
从“打包上市”后的运行情况来看,前期盛行的新股“爆炒”之风明显冷却。 例如,8月21日在深交所挂牌的光迅科技、新世纪、天润曲轴、博深道具4只新股,当日走势毫无波澜,涨幅未超过100%,4只股换手率也未超过70%。
等了十年,创业板终于来了。 她会用“大量发行”的方法和大家见面,但大家完全没有必要惊慌。 因为其平均发行量、平均融资额不大,所以发行10家、100家肯定也不大,对市场的影响也有限。
日前,商务部根据中国法律和世贸组织规则,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 据报道,商务部近期接到国内产业申请,要求商务部以倾销、补贴等不公平贸易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冲击国内产业,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还指出,中国一贯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明了这些事情。 中国愿继续与世界各国共同行动,推动世界经济早日复苏。
标题:“创业板将集中发审”
地址:http://www.vsunglobal.com/vsgnzx/13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