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9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古建与书法

李元杰

  中国古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古老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留下了很多弥足珍贵的古建筑珍品,它不仅是中国历史遗产的见证,更是中华儿女的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华夏几千年的文明象征与灿若星河的文化所在。 

   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国粹。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中国的汉字从甲骨文开始,在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起着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形成了不同时期的书写艺术风格,表现着各各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人们的生活价值取向。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方面,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一页。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蕴育着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炎黄子孙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无数奇迹和辉煌,华夏大地的艺术殿堂里闪烁着数不尽的稀世珍宝,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在这些瑰宝之中,中国的古建筑和书法艺术是最为光彩照人的,它们圆融结合相得益彰,无论是空间方位,还是序列理念,都实现了其功能性与艺术性,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以“天地”之道来应通“人文"的建筑之道、书法之道,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 

   中国古建筑与书法艺术在结构形态方面,表现为“线“的艺术,“势”的追求。传统建筑的木结构体系,通过极其精妙的榫卯结构,完成从单一构件到整体建筑的协调性,它的理念始终以“线”贯穿其中,通过对结构“线”的形态营造出整体布局“势”的气韵,正所谓:气势恢宏,雄伟壮观。书法艺术也是以“线"结构为形态,笔墨纸为器具,勾画不同的线条,创造出不同书体汉字,如篆体、隶体,楷体,草体,行体等不同的字体形式。将具有实用性的文字,变成最能够代表中国艺术审美精神的“线”的艺术,书法家以“线”的结构形态抒发情感,用流畅的“线"条表达生机勃勃,自然万象的“势”态。从章法、行气,内容中感受到面的神韵。所以"线”的审美与传统建筑、书法艺术在结构形态上有相同的特征,是二者通过“线”的结构形态演绎势的气象,这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木构桁架,飞檐画栋以及审美情趣,与中国汉字书法的结构布局,字体章法以及律动气韵有着内在的审美共性。 

   书法作为我国几千年来所流传下来的文化符号,用不同的载体去映像它的魅力。呈现给后人的是中华民族文化之魂与精神图腾。从某种角度而言,书法艺术的介入不仅从内容上深化建筑的意境,而且从形势上起到了美化建筑意象效果,对建筑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建筑意境等方面的发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建筑的构件上的书法装饰,内外附设的书法作品,如匾额、影壁镶嵌、楹联、瓦当、屏风、碑碣等等,这些都是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优秀的作品不仅自身的造型美,而且书体散发的气蕴与所在的环境高度协调,显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与伦比的艺术效果。书法是视觉艺术,当它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对所在的空间环境,人们视觉感官,甚至心灵上都会产生不同影响。文字本身极具能量,用书艺去展现或装饰,会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场,这种意念使书法艺术在自然山川、名胜古迹、亭台楼阁、水榭桥洞、楼堂馆阁的建设及装饰中占有重要之地位,形成一个个殊胜的能量道场。书法不仅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还会让人们的身心灵更健康,社会更加安定和谐。

   在中国,南北跨度很大,东西间距很长,因此各地的气候、人文风情,建筑、文化艺术、语言、饮食乃至信仰差别很大,风格各异,使不同区域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目前,中华大地上保存下来很多古镇及一些城市还保留一些较为完整古建筑群,同时也保留了很多书法碑林和楹联、抱对、牌匾的木雕木刻,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及保护这些文化遗产,让先人遗留的文化大放异彩。虽然这些古代建筑与文化离我们很久远,但是古文化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和现代价值是深远的,值得我们永远的学习和借鉴。在传统文化复兴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有一种民族责任感和古文化保护意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我们更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汲取中国古老文化的营养,走中国特色新时代文化之路,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让我们在团结一心,携手并进,让中华“民族之魂"立于世界不败之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标题:著名书法家李元杰谈中国古建与书法

地址:http://www.vsunglobal.com/vsgnzx/15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