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75字,读完约26分钟
今天召开了央行新闻发布会,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我国股东权益融资市场尚不成熟,快速发展的愿望强烈,但不能拔苗助长。 关于住房贷款问题,周小川表示,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比例较低,银行系统认为个人住房贷款更安全,有快速发展的机会。
以下是会议的实录。
(/S2 ) )易纲(/S2 ) )各位,各位记者,早上好。
欢迎参加今天的记者招待会!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经济总量的增加国内外各界都对中国央行的宏观调控和金融改革开放政策高度关注 虽然媒体大家做了很多报道,但我还是期待能听到一点中国央行的声音。
我知道今晚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将在上海举行。
今天上午,周小川总裁特别想抽出时间和参加这次会议的记者朋友见面,同时回答大家的问题。
为了更有效地与记者朋友交流信息,我们在会议之前总结了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 然后今天早上,记者朋友们马上送来了小笔记本。 小笔记本是中文的,一共有16个问题。 前半部分关于g20,后半部分关于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
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们将首先回答g20和中国经济金融的相关问题。 几天后将召开中国两会,届时,周行长将出席两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回答国内两会的相关热点问题。
首先请周小川行长说一句话。
周小川: 各位记者早上好。 欢迎参加今天的记者招待会。 刚才易纲说我们今天和明天要和g20财长举行央行行长会。 简言之,g20是世界主要国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共同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推进包括巴塞尔标准在内的全球金融部门改革,国际货币资金组织的份额和治理改革形成共识,在实现全球税收合作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国是g20的重要参与国,习主席参加了g20圣彼得堡峰会、前年布里斯班峰会和去年安塔利亚峰会。 中国在g20中也扮演着经济大国的角色,致力于g20所在意的各种问题。
今年中国将接管g20主席国,我们可能需要在这方面做越来越多的努力。 我关注着g20峰会。 每年有4次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的会议。 此外,还有副手会和辅助性的其他会议。 这次是今年首次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的会议,也是g20筹备工作的重要开始。 我们关心的这些议题刚刚在iif上也做了开场白,但其中一些议题是人民银行特别关心的。 一是推进g20政策协调加强,采取积极行动推动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 另一个是探讨完善的国际金融体系框架,建立更加平稳有序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一是继续推进全球金融部门改革,研究如何应对金融体系中出现的新风风险和脆弱性;此外,推进全面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促进普惠金融快速发展; 这次的另一个新主题是通过绿色金融调动越来越多的资源进行绿色投资。 所以,我首先说这样的话,我想和易纲一起回答记者朋友们的问题。
(/S2 ) )易纲(/S2 ) )周行长谢谢你。 请提问。 提问前请报告你的姓名和代表性的情报机构。 我知道今天记者非常多。 为了让更多的记者有提问的机会,请每个媒体只问一个问题。
总公司:谢谢。 我是总公司的记者。 这几个月,我们的外汇储备连续出现大跌。 1月份一个月的跌幅达到1千亿美元以上,外界很在意。 对周行长对外储蓄的大幅下跌有担心吗? 什么样的外汇储备规模是我们应该遵守的安全基础? 与外资外流央行相比有什么新措施吗?
(/S2 ) )周小川) (/S2 ) )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经常变动,像石油这样的油田储备量是一定的数量,如果不漏油就没有了。 外汇储备就像水库中流水的水库,上游不断进水,下游也不断涌出,中间部分是外汇储备。
一直以来,外汇储备的波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90年代处于外汇比较短缺的阶段,从2002年开始外汇储备迅速增加。 一时,我们感到外汇储备增长太快,积累太多。 而且,国际上也在g20的文件中写入了这样的担忧。 这意味着一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有点不平衡,外汇储备积累过多。 太多意味着外汇储备应该在减少。 不会直线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升后进入拐点,向下。 应该说资本流动大多是正常的,社会上普遍认为去年外汇储备下降太快了。 那么,这里头上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所以政策应对也是多方面的。 你所说的外汇储备是什么水平合适呢? 这个问题有各种学术观点,过去几年来,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最好能支持三个月的进口支付,但后来似乎很多观点发生了变化,这个说法现在也不太流行了。 包括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适当规模的看法在内,我认为可以参考一些主要的说法,但现在很难说某种看法占了主导的特征。 维持我们国家的对外支付能力目前没有值得担心的地方。 从政策方面来说,要保持外汇储备合理正常水平,首要的是确保宏观经济政策的正确性,平衡不均衡因素。
最近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对于维持宏观经济的健康性也很重要。 这里包含汇率政策应该也是正确的,如果汇率政策不正确,也会导致资本的流动。
最后,还必须关注国际上的各种波动。 国际上的各种波动会引起资本流动的变化。 特别是对新兴市场来说,因为需要加强协调,减少溢出效应,共同努力。
路透社:周行长,你好。 我是路透社的记者,你对中国的资本流失情况有何评价? 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有什么影响? 另外,最近中国央行官员也表示,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可能影响人民币汇率。 你对未来两年中国的利率走廊有什么看法?
(/S2 );周小川) )/S2 ) )关于资本外流的主题,我刚才已经说过了。 宏观经济政策,还是宏观经济健康第一,我想大家都有信心。 国际市场略有波动,这些波动还会影响国内经济的信心。 所以,如果宏观经济调控第一政策更有说服力,国内经济增长,健康快速发展,大家更有信心,对结构性政策改革更有信心,资本流动就会出现暂时性的波动,那我认为就会逐渐回归理性,没什么问题。
关于国内货币政策,比起中国是经济大国,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考虑中国宏观经济的整体情况。 并不过度地基于外部经济和资本流动来制定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 因为,我们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利率和货币政策在数量上的考虑,还是要使国内经济更加健康快速发展,在新常态下确实要使经济快速发展转变为新的增长模式,更加健康、更加可持续、更加优化结构
这里的一个因素是,正如我前面所说,货币政策从以前偏重于数量型的货币政策规制,逐渐转变为侧重于价格规制的货币政策体系。 利率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为了利率信号清晰,不偏离太大范围,我们将建立利率走廊。 我们现在正在建造利率走廊,开始关注这种变化。 以前走廊的中位数依赖基准利率,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赖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利率作为中位数。 利率偏离中位数过多时,央行货币市场操作备受关注,处于合理区间。
中央电视台:早上好。 周行长,我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记者。 如何评价去年下半年开始新兴国家货币暴跌、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持续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全球进入新一轮货币贬值竞争的形势下,各国纷纷加强合作,特别是大国必须建立汇率调整机制共同干预外国汇市的观点? 你认为有必要建立这样的协调机制吗?
(/S2 ) )周小川) (/S2 ) )首先,最近国际市场上不仅外国汇市,其他金融市场也出现了变动,备受瞩目。
在关注这些变动的情况下,g20是加强各国间政策协调的机制,g20的讨论包括加强政策协调、克服危机、实现强有力、可持续、平衡的增长,这些都是g20协调联合行动的复制品。
关于g20是否会就汇率进行特别调整,过去并没有这样做,但现在其他人提出了这样的议题。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今天和明天,g20是如何讨论这样的问题的。 我想指出,宏观政策和增长政策的协调,涵盖范围比较大,不一定必须就某一具体政策进行协调。
是否存在竞争性贬值,许多国家都在使用竞争性贬值来获取出口竞争力。 中国历来的观点是,我们反对竞争性贬值,反对通过贬值获取出口竞争力的方式。 而且,由于中国整体出口强劲,去年净出口数量非常大,货物贸易顺差接近6000亿美元,因此不会参与竞争性贬值增强中国的出口能力。 这些李克强总理也反复强调。 所以,我认为g20将通过全球总诉求管理,强调全球结构改革,促进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从这些角度进行有效协同。 谢谢你!
布隆伯格新闻:周行长,你好。 我是布隆伯格新闻的记者。 我想问的是,市场应该如何理解人民银行目前监控篮子货币的政策? 因为美元也作为参考,所以需要关注的重点是什么?
周小川: 正如你所知,人民银行的正式申诉不能说是盯着篮筐。 我们参照的是篮子货币。 参照篮网提交的时间比较早,但其进展也起伏不定。 其首要原因还是全球经济的多样性。 也就是说,世界许多货币正在发挥作用,一点点货币的作用正在加强。 这是因为我们参照篮筐是基于第一天的外国汇市交易,在第二天形成开盘价格。 我们在书面资料中也提到过,在中间价的形成过程中会考虑篮子货币的变动,所以会参照篮子货币。
随着全球经济的多样化,多种货币重要性的权重发生变化,一篮子货币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但事实上,众所周知,在一篮子货币中,美元仍然是最重要的货币。 我们有三个主要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在这些指数中,美元仍起着主导作用。 但是,欧元、日元、英镑、其他货币,甚至新兴市场的货币也有适当的权重。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篮子货币和参考美元的关系,篮子里权重最大的还是美元。 谢谢你。
经济日报:周行长,您好。 我是经济日报的记者。 我希望看到自“811”汇市以来,汇市出现了较大的二轮波动,但这种波动也影响了其他金融市场,引起了一点点共振。 你对央行接下来在防范系统风险方面的看法如何? 而且,为了防止金融市场的交叉共振,有哪些措施?
(/S2 )周小川) (/S2 ) )世界包括中国经济在内不断变动,因此,包括制定这项任何政策、改革政策,确实应该仔细设计,一方面最好能够事先考虑到所有情况,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挑战,事先
那么,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让价格接近均衡水平。 这里不仅包括外国汇市,还包括其他金融市场。 必须防止泡沫的发生和积累。 特别是在严重偏离均衡水平的情况下,那必然会产生调整的压力。
当然,金融市场的每个不同市场板块都可能相互影响,有时会有共振。 因为该项目的具体政策调整和变动,确实在理论上可能影响其他市场,应该考虑是否存在相互增强的共振。 在国际上,各种政策的制定有可能产生溢出效应,理论上你是国内政策,但实际上有国际影响。 这是因为不仅在国内,也必须在国际上加以考虑。
但是,这不是所有事件都能事先预见的。 因此,我认为你提出的问题在今后的政策制定和事先模拟政策的效果时可能需要更加注意。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缩手缩脚。 有必要对中国经济进行一些实际的改革。 特别是像供给侧结构改革一样,有的必须果断推进。 如果发生了一定的问题,可以进行适当的弥补。
正如我刚才所说,关键还是经济的基本面。 如果经济整体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小金融市场的波动,金融市场有时总是反应过度,那就是反应激烈。 如果经济整体基本面良好,那也将经过短期波动恢复正常。 谢谢你!
《经济学人》:周行长,你好。 我是《经济学人》的记者。 感谢您举办这次记者发布会。 这对媒体来说是非常好的事件,对人民银行来说也是非常好的事件。 我希望这个网站的发布会更经常举办。 不仅仅是g20和两会之间。 我想提出的具体问题是关于中国的债务水平,包括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 目前,债务水平已超过gdp的250%。 我们的信用增速非常快,经济增速已经开始下降,这意味着债务整体的比例将上升。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债务比率有上限吗? 其他国家在经历了这样迅速的债务扩大后,也会经历经济的不稳定,也会带来经济的危机。 你认为中国在这方面有什么不同?
周小川: 中国政府包括我们中央银行都很关心。 我们也会仔细进行国际比较。 比较结果表明,债务问题确实如你所说,中国的债务高于gdp。 而且债务持续增长超过gdp,需要引起警惕。 是说有尺度,超过的话会发生问题吗? 这一点即使我们仔细研究也没有发现非常确定的规律。 总之这个问题需要在宏观经济调控中保持警惕。
不同国家为什么不同,我说中国有中国的优势。 中国的优势,我们也有一点内部的争论,但我认为有三个需要特别关注的因素。 一个是中国的储蓄率高达近50%,这其中还包括政府储蓄、居民储蓄和公司储蓄,是这三个部门的总储蓄。 其中最重要的是居民储蓄,其次是公司储蓄。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储蓄只有百分之十几,有些国家的储蓄低到个位数,所以这是无法比较的。
这样多的储蓄,同时是自愿储蓄,它会想办法加以采用。 因为我们的资本市场还在发育的过程中,大量的储蓄是走银行体系,当然也有一部分走债市。 由于这部分金融媒体将这些储蓄变为债务,债务看起来比其他国家要高一些。 横向比较时需要注意这个要素。
第二个因素是,正如我前面所说,如果一个国家的股本融资、股市比较成熟,很多资金通过股本融资成为公司的股本,所以可以减少债务。 这也是大家在金融的基本原理上学到的。
中国也有更好更快发展股权融资市场的强烈愿望,我们确实也尽了很大力量。 但是,也不能拔苗助长,所以它有一个自然快速发展成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所谓的间接融资,特别是债权融资的渠道还是相当首要的渠道,所以债务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持续增长。
三是中国从70年代末期开始改革开放,但过去中国还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国家,人均gdp很低,人均财富非常少,积累不多。 有点像发达国家,经过一二百年到几百年的积累,财富库存很多,所以在转换为投资时不需要借钱。 白手起家,过去底子太薄了。 现在有机会。 如果有那么多机会,大家可以经营公司,也可以投资。 既有机会,又没有底子,怎么办? 只要借钱,这也是其中的一个要素。 我相信随着中国国内财富特别是公司和个人的财富逐渐开始积累,借款的方法也会下降。 所以,这件事还是需要耐心的。 我们必须防止出现过高的债务率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吸取国际经验。 与此同时,必须仔细分析我们自身的国情,寻找逐渐缓解这种现象的途径。 谢谢你。
第一财经日报:我是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 金融危机以后,各国推进了宏观审慎改革。 中国《十二五规划》指出改革必须完全适应现代金融快速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您认为金融监管框架的最优模式是什么?
周小川: 您的问题实际上涉及两个部分。 一个是宏观审慎政策的框架。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也是g20的成果之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g20国家在配合巴塞尔委员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研究工作的基础上,g20领导人正式同意采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应对危机。 这包括加强监管,金融政策需要逆周期性,防止经济大幅下跌,逆周期调节。 此外,g20基于对危机的研究和新认识,在规则方面修订了过去的金融监管和评价指标体系的一部分,或建立了新的指标体系,使得宏观调控更加谨慎。 这已经达成了协议。 当然,各国执行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必须考虑各国国情,包括体制、法律。 所以,每个国家都会按照这个框架执行,但情况不同。 落实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并不一定意味着监管体制改革是必要的,监管体制改革是一个更多复杂、更具挑战性的主题。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发现监管体制有点不理想。 此外,一些缺陷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的突发性或某些问题的潜在快速发展。 这是因为有改革金融监管体制的愿望。 有渐变的,也有动静大的,全球实践不一样的。 有一点倾向的意见,但没有完全一致的模式。 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在危机中也有一些不令人满意的表现,特别是年中国金融市场出现的些许动荡也促使我们反思金融监管体制有必要调整。 目前这个问题还在研究阶段。 其中一个因素是考虑新的监管体制是否有助于宏观审慎政策体系的比较有效的运作和政策框架的落实 当然,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香港商报:我是香港商报的记者。 目前,欧洲和日本已经出现负利率,美国已经释放了加息的期望。 事实上,世界货币政策的这种背离越来越明确和严重。 中国在这个政策的博弈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环。 我想问一下周行长,你认为中国现在正在为建立全球更安全的金融体系提出什么样的倡导和建议?
周小川: 我理解这个问题分为几个方面。 首先,各国的货币政策可能不同。 有些人实行负利率,有些人实行利率上调。 以前流传下来的关于经济学和货币政策的研究在过去是很普通的现象。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经济发展不太完善的情况下,货币政策首要的是调整国内经济,特别是国内的总诉求。 每个国家在那个时候,联系都不是很紧密的时候,各国的经济状况都不一样。 有的国家高通货膨胀,有的国家低通货膨胀,有的国家发展良好,有的国家发展不好,总供给比总供给大,有的国家总供给大。 也就是说生产能力的利用率不高。 因国家而异,所以使用不同的货币政策进行调整。 所以过去有这种情况,没什么疑问。
但是,近一二十年来,由于全球化水平的提高,大国经济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越来越凸显。 虽然是你的国内政策,但是你影响了别人,影响了资本的流动,就会发生套期保值交易等。 这是因为各国强调仍然在为自己的经济制定货币政策。 但与此同时,必须考虑溢出效应,加强信息表达,进行讨论。 无论彼此能否协调,至少大家都应该喘口气。 g20是场,巴塞尔央行总裁会议也是场,金融稳定论坛也是场。
目前,很多问题还在研究中,比如应该如何解决溢出效应,还在研究中,还没有十分确定的定论。
关于金融安全问题,危机传导越来越多,通常的货币政策并不会相互影响。 危机发生后,危机从这个国家一下子传到那个国家,互相传递,需要安全的系统。 关于危机传导,国际上,特别是g20提出了这几个方面,但我并不一定都说了所有。 第一,为了解决“大而不倒”,系统重要金融机构包括系统重要银行,以防止这些机构的跨国冲突。 另一个是监管体系跨国合作和监管标准趋同化。 一个机构在这里不能说监管松懈。 于是监管严格,结果发生问题机关互相传导。 另一个是跨界处置。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机构关闭破产,它又会有跨国业务,相互传染,涉及安全问题和公平问题。 跨界解决已经合理化,需要做一些事先的准备。 最后,g20也有一个意见。 虽然可能不一定被观察到,但要求考虑存款保险的核心。 因为金融机构出了问题,所以要让整个互联网安全,就是说有了存款保险,就可以包围住局部的问题,不迅速扩散,防止相互的冲击和感染。 跨国之间也有这个问题。 特别是欧元区。 所以欧元区也对存款保险进行了重要的改革。 虽然它也是跨国的,但它是货币体系。
金融时报(中国)我是金融时报的记者。 这个问题是关于中国的货币政策的。 最近,世界金融危机过后,很多国家过分依赖货币政策,过分依赖货币政策,会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什么样的不良影响、后遗症,有没有谈过如何量力而为是合理适度的问题?
(/S2 ) )周小川) )/S2 ) )我之前确实提到了对货币政策的过度依赖,但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不理解实际上是在国际上讨论的。 我记得两年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很多人很在意。 但是,这样的问题学术性很高,所以有时意见不一。 但是整体背景是什么呢? 危机发生后,大家要好好应对,不能眼看着情况变得这么糟。 如果恢复没有动力,就必须考虑尽快出台恢复政策的方法。 分类上可能会考虑三个政策。 一是货币政策。 一是财政政策; 一是包括结构改革在内的结构性政策。
事实上,可以看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比较大。 在任何国家现在的经济体系中,货币政策都由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负责,所以大家之间可能有一些差异,但是一点货币政策的工具现在可以采用了。
财政政策也应该相对灵活,但不同国家情况不同,有些国家赤字已经很高,债务总水平、政府债务过高,充裕度就会变小,财政政策的空之间因国家而异,有空之间,有些 另外,财政政策的正常手续需要国会批准,有时会引起争论。 应该用财政政策,但是一有争议就不能马上批准,所以你也不能用了。 这也是限制在增加。
因为结构性的政策有些在中期会产生效果,所以大家有时都等不及了。 感冒发烧的话想先退烧。 虽然也重视“治愈”,但可能会晚一点。 另外,还有包括劳动力市场问题、医疗、养老问题、创新等在内的结构性政策,有些政策很痛苦,特别是劳动力市场问题很痛苦,做不好。 结果,货币政策可以设定得比较快,所以大家都在用。
我个人认为货币政策比较有效。 货币政策在应对危机中确实做出了许多恰当的反应,对于缓解危机、度过危机、加快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其他政策应该跟上,你光靠货币政策就有可能过剩。 如果过度使用货币政策,效果可能会减少。 所以,近两三年全球范围内的讨论很多,我认为在g20的场合讨论的也包括货币政策的使用,但从必须悠长的意义上来说,要么不寄于过高的期望值,要么必须加强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政策的采用
那么,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说每个政策都有正反两方面的效果。 我们说工具少,目标多,请拿一个工具来评价。 一定会在这方面起正面作用,在另一方面可能起负面作用。 这需要很好的平衡,但不一定说是后遗症。 总之,我认为这个主题的由来是货币政策的前段使用了很多,现在必须越来越强调财政政策的应用,强调结构性政策的应用。 对中国来说,货币政策还是调节总诉求为首要,我们除了总诉求政策继续行得通外,还越来越强调供给侧结构改革,越来越强调供给侧需要做那些事情。
德国商报:谢谢行长。 感谢您给我提问的机会。 我是德国商报的记者。 我想问这个问题是,你对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有什么看法? 那会对中国的外国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周小川: 中国目前已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将来有更好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既有官方也有民间合作的体系。 另外,金融机构也在这方面加大力度,首要依靠数据完整性,特别是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大部分公司和个人的信用状况提供好消息和判断,有利于金融系统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这种方法特别有利于资金可以提供给更一般的中低收入个人,也有利于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另外,也有利于加强社会基本行为规范、纪律,更加重视个人和公司信用判断体系中的状态,使社会更加诚信。
第一财经广播:谢谢易纲总裁给了我最后的机会。 我是第一财经广播的记者。 我的问题是不久前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公布的房地产新政再次降低了套房首付的比例。 很多人认为这是杠杆作用。 1月的贷款比去年同期增加1兆5000亿元以上,也有观点认为是“放水”。 中央经济实务会议把举债作为今年结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在经济下滑压力比较大的背景下,如何看待去杠杆化和去杠杆化的平衡? 我应该怎么去杠杆? [/s2/]
(/S2 ) )周小川) (/S2 ) )您提问的出发点是正确的。 也就是说,既然降低了贷款条件,可以不断增加贷款,至少可以说个人住房的杠杆作用会上升。 你提问的逻辑是正确的,但也有以下想法。
第一,中国作为改革转轨国家,20年前,大部分人没有自己的住房。 之后,通过住房改革,废除了福利分室,大家开始拥有自己的住房。 因此,很多人起步较晚,至今仍没有房子,所以房贷在逻辑上应该有很大的快速发展阶段。 而且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以前房子在农村,但是现在在农民工的城市找工作也需要租房或者买房。 这些可能带来了住房贷款的迅速发展。 高速化的风险大吗?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个人住房贷款占银行总贷款的比例还相对较低,有很多国家的个人贷款,特别是住房贷款可能占总贷款的40%-50%,中国只有10几%,比例很低。 因此,银行系统也认为个人住房贷款相对于比较安全的产品,有迅速发展的机会。
但是,房地产市场有时冷有时热,需要有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进行逆周期调整。 其中一个工具是首付比,是过去一度决定的30%。 现在已经被适当地下调了。 实际上,这种谨慎性空之间还是足够的,适当降低个人住房贷款的坏账率仍然明显小于其他行业(例如公司贷款和对开发商的贷款),所以个人住房贷款比较
另一个是,在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的框架下,未来应该更加加强对银行整体健康度的考核,使银行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决定他们对不同客户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有些银行认为这个客户风险很小。 他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决定如何决定价格,如何决定首付。 但该银行整体质量需要监管部门进行更严格的综合平衡监管,这可能是更灵活、更有效的一人制。 当然,也有根据市场而变动的情况,所以可能多由中央银行和监管部门直接规定。 这一点点好处都有。 每个银行都必须遵守这个东西。 有些事不一定可以商量。 但是,它也有缺点。 差别化、灵活性不够。 我们中国这样的大国家每个省的情况都不同,每个大城市、中等城市、三四线城市的情况都不同,每个城市都不同。 没有银行的灵活性。 贷款条件全部由北京规定。 这也有缺点。 因此,现在必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应对措施。另外,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具体业务灵活性方面可以有一定的裁量权。 总体来说,这不影响整体风险控制的程度。
从宏观层面看,中国要控制杠杆率,必须掌握整个杠杆率,关键是如何应对公司杠杆率过高的问题,有些人关注的是地方政府杠杆率是否过高,从总量上看,个人贷款的杠杆率并不高。
易纲:谢谢周小川行长深入回答了这么多问题。 今天的记者会到此结束。 谢谢你。
标题:“央行行长周小川记者会实录: 中国有强烈的愿望快速发展股本融资市场”
地址:http://www.vsunglobal.com/vsgnzx/7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