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0字,读完约5分钟
基金牛人王亚伟:新股发行市场化机制失效
经过记者徐皓
4月8日,在深圳举行的“新股认购定额计价研讨会”进行得很紧密,但在下午会晤前的最后讨论环节,华夏基金副总经理王亚伟炮轰新股发行机制的犀利发言,引起了在座询价机构人士的强烈共鸣。 王亚伟认为,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询价机构的非合理性,而是在买方压倒性力量被对手的情况下,市场化机制基本失效,销售商“垄断”新股发行,询价机构被被动接受的情况越来越多
市场化”的招牌
对于这几年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王亚伟尖锐地批评说:“市场化招牌下的垄断机制。” 他认为,目前的市场化不是完全的市场化,而是询价环节的市场化。 即使实现了完全的市场化,也有可能导致不合理的结果。
事实上,在市场化改革最充分的新股交割阶段,买方与卖方之间的压倒性力量,对招来的“死局”已经被机构投资者所诟病。
此前,《每日经济信息》报道了在新股询价阶段,经销商通过干扰基金经理报价来操纵发行价的情况。
王亚伟也在演讲中坦言:“实际上并不是询价,询价机构只能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迄今为止的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了对询价机构的约束,加剧了买方的不利地位。 一位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现行的发行制度实际上是设计了“囚犯困境”的局面。 表面上对买方机构的约束力很弱,但是交易机构必须报高价才能接受销售,必须参加。
王亚伟也有同样的看法。 他说:“由于新股还没有跟上供给,买方是完全的弱者。 理论上的自由游戏在现实中完全不起作用,市场化机制基本失效。 ”
卖方的权利膨胀
另一方面,对于承销机构来说,王亚伟并不认为加强“道德力量”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起到约束投票的作用。
“在国内,由于新股发行的供给跟不上需求,皇帝的女儿不愁结婚,(销售商)不需要留住买方机构的顾客,也没有谈及留住不特定个人投资者的好处。 所以,经销商几乎完全站在经销商的立场上行动。 ”王伟说。
事实上,不少机构投资者反映,经销商“不尊重资本市场的感觉”提出要求的情况时有发生。 作为新股发行的一环,基本上由卖方主导,但证券公司通过影响20%的机构投资者,80%的个人投资者最后会买入它。
“这些上市公司和投资银行可能并不认为,有一天他们需要资本市场时,有可能会因以前的伤害而被资本市场抛弃。 ’基金经理叹息道。
受短期好处的驱使,这绝不是卖方考虑的事情。 “回避风险就会变轻,对舆论的前景过于乐观等——这难免会夸大推进,误导投资者。 这些根源都是有利润的存在。”王伟说,“销售商只有激励,没有约束。 要求销售商公平公正、归位负责是不现实的,只有美好的愿望。 ”
有必要平衡发言权
要从根本上实现新股发行市场化,处理新股发行中的估值泡沫、过度包装问题,最核心的是制度设计问题。
“新股‘三高’问题的核心是,现行新股发行机制的设计旨在保证股票可以上市。 ’长期参与一级市场的基金经理在其中引起了“纠葛”。
对此,王亚伟表示:“此时,需要通过行政力量的介入打破垄断,改变游戏规则,从而调节游戏各方面的力量,从而使各方面的力量更加均衡。 制作表面的复制品,不仅仅是步行穿越。 ”
出于调节游戏双方力量的考虑,王亚伟一方面提出了约束行人和销售商的行为。 另一方面,加大询价机构的谈判力度。
从约束发行人和销售商的角度考虑,王亚伟建议:第一,询价覆盖到80%以上的询价机构范围是有效的,20%以上的询价机构放弃询价的,视为无效。 这样可以比较有效地防止卖方操纵询价流程和询价结果。
第二,主要经销商出承销收入的50%,按目前承销费用的4%~6%计算,通常出承销金额的3%,按照这个询价的结果买入承销股票发行量的2%~3%,同时锁定一年。
另一个提高买方话语权的提案是“惊人的语言”。 王亚伟认为,在供不应求新股的情况下,买方一定处于游戏弱势的地位。 因为应该在改变新股一、二级市场供求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文案。
他建议新股发行采取批量发行、批量上市的方法,将发行频率降至每月一次。 例如,深交所在未来3年增加1000家上市公司进行估算,每月可集中安排30家新股发行时,1级市场投资者可在公告到发行之间留出1个月进行充分考虑和比较。 然后,每月安排30家新股上市,从发行到上市之间,同样会留出一个月的时间,由二级市场投资者冷静思考对比。 这样可以大大缓解新股供不应求的局面,提高询价机构的谈判能力。 更重要的是,遏制二级市场的投机炒作。
转载时请联系“每日经济信息”报社。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报社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 br// h// br// h /联系电话号码: 021-60900099转688转/ br// h// br// h// h// h/h /的联系电话号码
标题:“基金牛人王亚伟:新股发行市场化机制已失效”
地址:http://www.vsunglobal.com/vsgnzx/11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