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9字,读完约4分钟
只有赋予农民更稳定的土地权益,才能挖掘农业农村快速发展的内生动力,释放出越来越多的“土地红利”。
最近,在家乡种蔬菜的同学变得精神了。 “土地再延长30年,村民就放心了。 我也投入! ’几年前,他回乡务农,租了几百亩地,一直没什么起色。 他解释说,村民承包地快到期了,流转合同都是两三年,蔬菜种植投入少了,利润没有提高,想多投入,可能会泼出去。 稳定农村土地政策,是村民和大户最希望的。
搞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 目前,农村地区的第二次承包即将到期,有必要确定土地政策的方向和稳定的预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长期保持不变,第二次土地承包失效后延长30年。 及时回答了今后农村土地怎么办的问题,让亿万农民吃了“定心丸”,体现了中央农村土地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再延长30年,让农民深耕农业更放心。 人口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农业生产大部分依靠普通农户。 农民是农村振兴的主体,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体,无论是土地流转还是合作经营,只有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才能稳定民心,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创造力,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迅速发展。
再延长30年,让农民进城更放心。 城市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并不是越早越好。 许多农民选择到城市打工,是因为看到了城市更好、更快速的发展机会,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房子里一亩三分地仍然是最后的“避风港”。 前几天,在地方上做了“土地变成社会保障”“农民上楼”的事情,但发现效果不好。 长期稳定的土地政策,处理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可以进城尽情战斗,返乡有基本保障。 只有这样,让农民不进城成为自主选择,才能实现人的城市化、可持续城市化。
再延长30年,使新的经营主体有信心。 买入难与卖出难并存,农业结构矛盾突出,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由新主体带动。 全国有175万家农民合作社,专家和家庭农场超过430万户,他们与市场和农户相连,是现代农业的火车头。 新型主体只有有稳定的预期,才能投资土地基础设施,增加科技、资金的长期投入,更好地实现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现代农业提供动力。
稳定农村土地政策,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另一重大制度创新。 只有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才能激活经营权,把土地变成“活资产”。 叠加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是政策的底线,无论如何改革,都不能缩小或消除农民的土地权益。 只有建立归属清晰、权责确定、保护严格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赋予农民更稳定的土地权益,才能挖掘农业农村快速发展的内生动力,释放出越来越多的“土地红利”。
稳定农村土地政策,可以更好地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 现代农业呼吁适度规模经营,家庭经营向使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转变,统一经营向快速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转变。 选择什么样的方法、以多大的规模经营,都必须适应城市化的进程,适应农业科技的进步。 改革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农业效率是否提高、供给体系是否优化,还取决于农民的“钱袋”是否膨胀。 这就要求与农民建立紧密的优势结合机制,健全新型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制度,提供多层次、低价、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不能越位、承担流转、缺位或搁置。 尊重农民意愿,做好土地流转服务招商规范化,真正稳定农户承包权,发挥经营权,带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赵永平照片:视觉中国)
标题:“人民日报评农村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土地稳了心才定”
地址:http://www.vsunglobal.com/vsgnzx/5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