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9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农业银行三农政策和业务创新部日前发布研究报告,对今年“三农”和县域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和拆解。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三农”和县域经济金融整体稳步发展。 下半年,新业态、新改革、新转型将为该行业快速发展带来新机遇,农村金融面临的结构性风险和整体经营压力也将凸显。
上半年涉农信用稳定增长
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银领域外汇计价农村(县和县以下)贷款余额20.7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9%,新增1.34万亿元。 外汇农户贷款余额5.8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5%,增速比同期各贷款增速高2.1个百分点,新增4730亿元。 外汇农业贷款余额3.5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4%,达到1922亿元。
报告指出,农业信贷稳定增长源于“三农”快速发展形势稳定。 上半年,国内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国家农业关键项目建设投入加大,农民增收情况良好,“三农”改革正在加速推进。
另外,国家对农村金融支持政策的力度加大,也为涉农信贷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今年以来,国家继续对“三农”的快速发展实施定向调控措施。 上半年,央行三次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范围从农信社、村镇银行扩大到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 财务企业也纳入方向下降的范围。
县域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压力加大
报告指出,下半年,农村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快速发展方式转变的趋势更加明显,农民工返乡创业有望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动力。 加之农村金融呼吁“提速短”、农民居住分散、抵押物不足等优势,互联网平台加快向农村渗透,农村金融新业态加快发展。
但是,县域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压力也在加大。 报告指出,下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县域金融仍将面临宏观经济长期放缓、县域经济转型调整的艰巨挑战。 然后,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县域金融市场竞争加强。
在存款方面,县域金融机构竞争加强,竞争重点转移到乡镇、行政村,竞争手段依赖渠道、体制等基础要素。 贷款方面,在县域经济弱运行的大背景下,偿付能力有保证的项目成为各金融机构争夺的稀缺资源。 为了抢占县域市场,金融机构通过降低准入评级、灵活价格、简化业务流程、提供多功能服务等允许多元化的方式争夺高质量的顾客,加剧了高质量项目的营销难度。 在风险防范方面,在国家转型调整的背景下,产业链低端原有传承的领域面临重大调整,这些领域大多集中在县域、地区,县域业务风险持续增加。
严格管理“三农”业务风险
报告对比县域金融风险防范压力不断加大,适应宏观经济减速升级带来的影响,将风险防范置于“三农”业务快速发展突出的重要位置,提高可持续快速发展能力。
要点加强行业风险检查。 与效率低下的中小企业、高杠杆率的房地产公司、多元化扩大的家族公司、产能过剩领域的连锁公司等4类法人客户进行比较,以加强风险防范。 严防担保链的风险。 在新增贷款和发放回笼再贷款中,尽量避免公司间相互担保等担保形式,切实实施抵押品,提高第二还款来源的比较有效性,防止经济衰退期的金融风险沿担保链蔓延。 加快风险处置。 推进不良贷款名单制管理,加强清收责任。 完善不良贷款市场化处置机制,加强委托回收、打包处置、债权转让等手段的运用,加快核销符合条件的农业不良贷款。 建立风险缓解机制。 加强与各级政府的信息表达与合作,推动地方政府设立政策性担保企业、风险补偿基金等,进一步加强政府增信模式的应用,比较有效地分散业务风险。
标题:“农村金融结构性风险凸显 县域金融压力加大”
地址:http://www.vsunglobal.com/vsgnzx/7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