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0字,读完约4分钟
6月25日晚,中信建发布公告,震撼了整个证券公司。 中信建投表示,作为大股东之一的中信证券计划清仓减持中信建投。
中信建投股价今天下跌,市值蒸发近200亿。
公告称,中信证券持有中信建投427,000,000股(占企业总资本比率的5.58% ),中信证券将在公告披露日起15个交易日内,全部减持集中竞价方法和公告披露日起3个交易日内大额交易方法持有的中信建投a股。 减收原因公告显示,中信证券是基于自身的经营需求。
根据昨天的收盘价26.48元,中信证券此次减持估计为110亿元。 但是,具体金额也可以通过减收的市场价格来明确。
具体的减产方法如下
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6个月内集中竞价方法和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6个月内以大宗交易方法持有的中信建合计减持全部a股股票。
(/S2 ) )其中,竞价减收不超过1亿5300万股,大宗减收不超过3亿0600万股。
证券公司中国表示,对中信证券来说,初期取得中信建设投资60%股份的“价格”为16.2亿元,此后两次转让已经收回了不少资金,中信证券持股中信建设投资价格极低。
5月26日开盘的证券商股全线大跌。
在传出消息之前,证券公司概念板块下跌了2.26%。 华林证券下跌8.90%天风证券下跌6.24%国盛金调控下跌4.60%。
一听名字,有人单纯认为中信建投是中信证券的子公司。 但是,其实这是两个独立的企业。
目前,中信证券参与中信建投证券,是第四大股东,占股票比例的5.58%。 第一大股东是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
中信证券的第一大股东是香港中央结算有限企业,第二大股东是中国中信有限企业。
从名字来看,两家企业的起源将被追记到上个世纪。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20世纪90年代,当时中信证券还只是个小角色,市场上最好的证券企业有华夏证券、南方证券、国泰证券三家,合成了中国三大证券公司。
华夏证券是成立于1992年的证券企业,在证券交易额、营业收入、利润等排名中位居领域前列。
2002年,华夏证券迎来了中国券商最难的时代。 2002-2005年三年是我国金融领域快速发展的困难时期,股市疲软,证券公司经营惨淡,七成证券公司亏损严重,深圳证券营业部自1995年以来首次出现全领域亏损,相继进入破产边缘。
在2002-2005年证券公司低收入期,中信证券试图收购两三家证券公司来扩大自己的业务。 中信证券曾与南方证券、巨田证券和广发证券的证券公司谈判收购。 其中,广发证券是中信证券的最大目标,但谈判失败,收购毫无成果。
另一方面,华夏证券也开始寻找买家,2004年9月,信达资产管理企业与华夏证券接触,希望重组华夏证券,但谈判始终没有定论。 中信证券在广发收购无望时,瞄准华夏证券,双方一门心思一致。
中信和华夏的谈判经过了许多回合,最终方案一直没有定下来。 中信证券对建设银行的投资作为战术投资者,将比较有效地促使重组谈判,统一意见,在剥离证券类资产的基础上,设立新证券企业。 新企业名称为中信建设银行证券有限企业,将成为具有综合类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整合华夏证券业务的主体将被认可。 2家公司出资46亿元人民币,中信证券持有60%,建银投资持有40%,中信证券分配高级管理层。
中信证券当时40个营业部和华夏证券90家,以及旗下其他证券公司的营业部加在一起,中信证券营业部规模将达到171家,成为中国市场的超级证券公司。
并购完成后,中信证券和中信建设一起投资,市场上业务发展迅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景气不长。 随后,新文件公布,证监会对证券领域提出“一参一控”的政策要求。
是参股,控制是控制。 “一参一控”是指只允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参加一家证券企业,控股另一家证券企业。
中信证券的管理层实际上控制着两家证券公司。 由于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是违规的,中信证券通过股权转让的方法转让实际控制权。
中信证券转让60%的股权中53%、45%的股权被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拿走,剩下8%的股权被世纪金源投资集团有限企业拿走。 中信证券虽然保存了中信建投的部分股权,但失去了支配权,完全成为了竞争关系。
来源:每日经济信息来自中国基金报、证券公司中国、上市公司公告等
以上的副本是以通过应用程序传播新闻为目的刊登的,并不能作为投资的建议。 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行承担。
封面照片来源:照片网
标题:“震动A股!中信建投遭中信证券清仓减持,股价一字跌停,近200亿市值蒸发”
地址:http://www.vsunglobal.com/vsgnzx/3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