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15字,读完约5分钟

◎每次经过记者的日程安排

6月19日,在国家工商总局举办的食品安全推广周主题座谈会上,中国客户协会发布了《保健食品客户认同度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约7成顾客对国内保健食品市场的整体评价“不太满意”,6成以上的顾客不相信所谓“保健食品”的广告推广。

中消协副秘书长栗元广介绍,此次问卷调查为随机抽样调查,以在线调查为主,采用少数在线现场拦截访问相结合的方法,比较有效的问卷总数为12430份。

中国保健协会健康食品市场实务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确实存在顾客对保健食品不满的情况,必须加大监管力度,用行政力量规范市场,有些严重问题还可能触犯法律,需要用司法手段处理。

六成人不相信保健食品广告

客户对健康食品的不信任与许多健康食品的虚假普及有关。

据报告,有6成以上的顾客不相信“健康食品”的广告。 另外,顾客假冒“健康食品”使用药品的情况也不少,约40.97%的顾客回答“经常遇到”。

今年4月,食品药品监督总局断言,上海泰运科技有限企业生产的康态胶囊和北京美诺保健食品厂生产的康欣品牌波尔德胶囊在内的2份保健食品广告推广文案有不科学的效果。

其中,“健康状态胶囊”通过电视媒体发布虚假违法广告称:“采用产品不到15天,血压下降、畏寒手脚冰凉、睡眠变甜。 三个月后,偏瘫肢体运动恢复正常,头晕、耳鸣消失,看不清东西,脖子僵硬等问题也消失了。”

中消协副秘书长栗元广表示,虽然现行法律禁止普通食品主张特定的保健功能,但各种葡萄酒标志被称为“保健酒”,主张养生和壮阳功能,饼干被称为功能饮料会让人犯困等 一些保健用品、消毒产品等也主张各种养生保健和预防效果,这些产品的效果基本脱离法律法规的监管。

据了解,国家食药监总局接受审查的保健食品功能范围有27种,包括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脂、辅助血糖降低、抗氧化、改善记忆、缓解视觉疲劳、促进排铅、清咽、辅助降血压、改善睡眠等。

但是,目前用户对保健品的27种功能认识不清楚是普遍的现状。 据报道,保健品的首要作用是调节机体功能,不能防治疾病是大部分顾客的普遍共识,但对保健品具体功能的认识却模糊混乱。

调查显示,在主张是否属于保健食品的5个功能主张选项中,辅助降血压是属于保健功能的唯一选项,只有35.48%的客户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另一方面,在不属于保健品的10种功能主张选项中,“治疗高血压”、“保护膝关节”、“补肾壮阳”、“改善更年期综合征”虽然不是保健品的功能,但大部分客户都选择错了。

假冒事件频发,老人容易受害

由于认识不清楚,客户也无法正确区分健康食品和普通食品。 报告指出,对一般食品主张“保健功能”的行为,35.09%的顾客选择“国家不允许”,但20.87%的顾客选择“国家允许”。

中消协表示,顾客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现在的顾客为了获得产品而使用新闻的方法不对称,权威没有经过教育而普及和推广。 非法生产经营公司利用电视广告、网络、报刊杂志等客户,首要知道渠道进行夸大、虚假的推广,掺假,鱼目混珠,误导客户。

此外,非法贩卖假健康食品的情况依然频发。 其中的受害者群体,把老年人放在首位。

根据中国保健协会的调查数据,目前中国的年健康食品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的费用占50%以上。 老年人是保健品费用的主力,这个费用群体的一个明显特征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被骗。

据《金陵晚报》最近报道,有一位老人长期服用某企业品牌的纳豆激酶胶囊,但血压仍然很高,被投诉后,发现花4000元买的竟然是片栗粉。 据警方计算,这一瓶售假300元的保健品价格不过5元。

基于对广告宣传的不信任、媒体的报道和自身的购买经验,客户对国内市场越来越没有信心,推崇、信任、购买海外产品。

据报道,40.98%的顾客喜欢国外保健食品。 但是,由于对海外产品、生产公司和市场的监管状况缺乏更有效的新闻了解和反馈渠道,风险管理和跨境维权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栗元广呼吁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确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确定保健食品及其他各种主张保健效果的产品的监管定位和职责,加大执法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保健食品登记和备案管理办法》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保健食品的管理办法将从以往的单一登记制改为登记和备案相结合。

王大宏表示,去年制定新食品安全法后,保健食品的概念出现在法律中,其法律地位得到了确定。 实行双轨制(登记与备案相结合)是行政管理上的一大进步,利润丰厚的公司发展迅速。 在下一个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政府和学术机构共同推进技术管理的进步。 例如规定那些原料的采用和使用量等,实现技术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将积极促进保健食品市场的规范化和管理。

标题:“我国保健品年销2000亿 七成客户“不太满意”保健食品”

地址:http://www.vsunglobal.com/vsgnzx/6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