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18字,读完约9分钟

经记者黄俊玲从北京出发

春节前夕,保险领域年保险费收入的官方“成绩单”如期公布。 与往年相比,寿险企业的成绩单有越来越多的看点。

细心的人会发现,与以往不同,全年人身保险费收入的统计口径发生了明显变化。 从年5月开始,保监会将在往年的“原保险费收入”栏外,增加“参保投资金新增缴纳费”、“参保独立账户新增缴纳费”两个统计标准。 多亏了这一微妙的变化,从外部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保险公司真正的“江湖地位”。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保险费收入统计标准的细化更能反映目前各人身保险企业的经营“策略”。 比如,年哪些企业在销售保障型产品,哪些企业在忙于“缩小规模”……很多企业确保投资金重新收费”的井喷的背后,去年这家企业很可能是万能保险卖得太多了。

23家保险公司100亿/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原保险保费收入”已经不是人身保险领域和企业保费收入的粗略概括,而是指以前流传的通过保险和保障风险测试的分红保险和万能保险保费收入部分。 一般来说,分红保险可计入保险费收入的比例远远高于万能保险,但在银保渠道或全年热卖渠道销售的短期万能保险产品,几乎可以视为保险费收入的都可以忽略不计。 未通过风险测试的万能保险和分红保险的投资收入部分(通常以万能保险居多)不被视为保险费收入,而被列入“新支付保险费”。 保险按独立账户进行追加费用的统计。

“23家险企去年跻身百亿俱乐部 中小险企靠万能险上位”

为了反映这种变化,保监会从去年5月开始,除了往年的“原保险费收入”栏外,还增加了“参保投资金新增缴纳费”、“参保独立账户新增缴纳费”两个统计标准。 这样的变化更详细地暴露了保险公司的吸金能力。

简单来说,“原保费收入”、“新增参保投资金支付”、“新增参保独立账户支付”三者合计才是保险企业真正的“吸收”能力,俗称“规模保险费”。

例如,根据保监会公布的“原保险费收入”数据计算,年原保险费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寿险企业仅有11家(包括国寿存续); 年保费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也只有12家,由于多年来公布了“新增参保投资金缴纳费”和“新增参保独立账户缴纳费”两个指标,一度被视为中小企业,但本来可以做大。

例如,去年公布的“原保险费”收入表中,原保险费收入只有1亿1600万元的正德人寿确实是个小企业,但“保户投资新支付费”的项目达到了114亿元,跻身骨干企业之列。 另外,全年华夏人寿保险原保费收入为37亿6000万元,与全年原保费58亿7000万元相比有所下跌。 但是,华夏人寿年的“参保投资金新增缴纳费”项目,竟然达到331亿9000万元,按“规模保险费”计算,全年华夏人寿可以进入领域前十。

“23家险企去年跻身百亿俱乐部 中小险企靠万能险上位”

据《每日经济信息》记者统计,按“规模保险费”计算,全年“规模保险费”超过100亿元的人身保险企业有23家(包括国寿存续),进入百亿俱乐部。

中小企业频繁发出黑马/

数据显示,每年许多保险公司规模的保险费呈现出比较“耀眼”的样子。 例如,生命生命生命规模的保险费707亿元,超过太平生命( 521亿元),快要赶上泰康生命规模的保险费( 778亿元)。 人寿707亿规模的保险费中,原保费收入222亿元,参保投资新增缴费485亿元。 华夏人寿无疑也是年黑马之一,该企业规模保费达到368亿元,仅次于太平人寿,排名第九,其中原保费收入37亿元,但其“保险投资新支付费”达到331亿元。

“23家险企去年跻身百亿俱乐部 中小险企靠万能险上位”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黑马有共同点。 “保户投资金新增支付费”规模较大,总盘子的“规模保险费”增加。

据《每日经济信息》记者统计,从绝对数量来看,全年“新增保险投资金支付”规模最大的是平安人寿,达到719亿元,其次是生命人寿,为485亿元,再次是华夏人寿,为331亿元。 除上述3家企业外,7家企业的这一指标超过100亿元,依次为泰康人寿153亿元、前海人寿139亿元、寿险117亿元、正德人寿114亿元、国寿股份110亿元、和谐健康103亿元、本保险101亿元。

“23家险企去年跻身百亿俱乐部 中小险企靠万能险上位”

从相对规模来看,70家人身保险企业的年总“参保投资新增支付费”与“原保费收入”之比接近30%。 分别为3212亿元和10741亿元。 但是,一点点的企业上述指标远远高于领域平均水平。

规模保费超过100亿元的23家企业中,全年“新增保费/原保费收入”占比最高的是正德人寿,全年“新增保费”为114亿元,同期“原保费收入”为1.16亿元,二者之比。

但是,最引人注目的“黑马”是前海生命体。 成立仅两年的前海人寿,年规模保费达到143亿元,其中“原保费收入”为3.9亿元,但“新增保费”达到139亿元,市场排名第13位。 深圳一家银行的涂在与《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交流时坦言,前海人寿快速发展的主要渠道是银保渠道,其首要销售产品是万能保险产品。

保险费井喷的背后:万能保险市场/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新支付保户投资金”数据的背后,实际上反映了保险企业的产品战略。 因为这个指标大部分被认为反映了企业万能保险的支付规模。

一家保险公司的王先生表示,保险公司的“新支付保险费”简单来说是万能保险未包含在保险费中的部分。 他坦言,万能保险的部分保险费不包含在原保险费收入中,但对偿付能力的影响并未因此而改变。

例如,生命人寿、华夏人寿的保险费规模之所以惊人,是因为其最重要的保险费来自于银行的保险渠道,而产品最重要的就是万能保险。 银保渠道人寿主推广的万能保险产品被称为“理财一号”,根据同行的交流数据,年上半年,人寿的理财一号实现了规模保险费356亿元。 据生命官网消息,理财1日1月结算利率为5.2%,远高于大多数企业万能保险4%左右的结算利率。

“23家险企去年跻身百亿俱乐部 中小险企靠万能险上位”

相关人士表示,前海人寿也主要推广万能保险产品。 前海主要销售的万能保险产品分别为前海海利每年万能保险(万能型)、前海集富1号终身寿险、前海集富2号终身寿险) )万能型,但银保渠道主要销售的产品为海利每年万能保险,集富1号和集富2号为 根据前海人寿官网去年1月的万能保险结算利率,海利的年结算利率为5.1%。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此前获得的银保同业交流数据显示,前海人寿年银保市场新规模保费达到124亿元,前海人寿某高管也表示,前海人寿去年的主要业务来源于银保渠道,当然也像其他企业拥有的保险渠道一样,拥有他们的企业。

“23家险企去年跻身百亿俱乐部 中小险企靠万能险上位”

折射出各企业的经营战略/

事实上,保险费收入统计标准的细分反映了整个身体保险领域快速发展的现状和目前各人身保险企业的经营战略。

据悉,以生命人寿、前海人寿、华夏人寿、正德人寿等为首的中小人身保险企业集团的“保险费收入”远远多于年口袋里的“保险费收入”。 这意味着这些人身保险企业目前销售的大多是偏投资型万能保险等产品。

这与中国人寿、本保险、太保寿险等绝大多数人身保险企业的经营路径完全不同。 以中国人寿为例,其全年原保险费为3267亿元,其“保户投资新增支付费”为110.89亿元,后者仅为前者的3.4%。 如太保人寿保险,其年原保险费为951亿元,其“保户投资新支付费”为27.56亿元,后者仅为前者的2.9%。

“初创企业推广万能保险这样的产品是不赚钱的,但积极推广这样的产品是为了赚取巨额的现金流。 ”一位中小寿险公司人士坦言,在新增人员乏力、危险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与大型保险公司组成人海战略,出售保障型产品显然不现实。 相比之下,万能保险大部分不能计入保险费收入,但可以带来现金流,迅速进行大规模投资,通过投资赚取利差。

“23家险企去年跻身百亿俱乐部 中小险企靠万能险上位”

事实上,针对通过网购万能保险获取收益的现状,业界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

被认为脱离了保险转轨保障的本质。 另一种观点是,提倡回归保障,而不是保险业转型的唯一出路,保险企业要转型为财富管理者,推出更适合人们诉求的产品,以满足理财诉求。

代表的是去年光永明生命董事长解植春在提倡推进费率改革的万言书中提到的观点,他提出要打破领域“两种惯性思维”,应对保险企业的生活问题。 一是扩充保险业态内涵,迅速发展保险业转型,无异于回归保险保障,改变了回归以前流传下来的保险业务的惯性思维。

植春认为,为了打破这种惯性思维,必须首先对寿险业务进行分类定义和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保险保障类业务。 第二类是投资性业务,即理财业务或财富管理业务; 三是承接基金、证券、信托等中间业务。 这样,就可以将现有的万能、投连等投资型保险产品恢复到投资品原有的样子,纳入资产管理业务项目之下。

事实上,去年陆续推出的一系列投资新政确实使有条件的企业大幅提高了盈利能力,也增加了保险企业的潜力。

标题:“23家险企去年跻身百亿俱乐部 中小险企靠万能险上位”

地址:http://www.vsunglobal.com/vsgnzx/9300.html